本网讯(通讯员余胜任)2021年9月25日,受“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组委会邀约,我校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纲要和原理课教研室组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纲要”课2021年版教材导言和第一章集体备课。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客户端线上形式进行,来自全国1000多名纲要课教师参加了此次盛会。备课会由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此次集体备课会特邀众多名家大师集中进行“云端”备课指导。国家中央马工程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朝阳教授以“基于新版教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设计”为题做了探讨交流发言。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洪森副教授交流的主题是“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霞副教授交流的主题是“讲好纲要第一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付科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如何看待反抗无用论”。
两个半小时的交流学习很快结束,但是带给广大一线“纲要”课老师的思考是长久的。会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学习心得。
朱文君老师认为,通过学习,明确了党的百年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明确党的百年历史按照四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分,专题内容上紧扣主线,同时革命建设改革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余胜任老师说:“感谢“同课异构·协同共研”平台为广大一线思政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名家大师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阐述到教学经验的传授,从正确史观的树立到回应学生的困惑,多角度的分析和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下一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举行!”
刘璇老师说:“本次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活动,感受颇多。感谢专家精心讲解2021版纲要课调整内容,增强教师对课程核心内容的整体把握;感谢专家对重要知识点的解读,方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同课异构帮助我们构筑多重交流平台,借鉴别人长处,不断总结提升教学活动。”
陈海涛博士认为,新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紧密结合建党百年纪念活动、党史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来展开,突出主题主线,深入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工作。此次纪念活动中,各方面制作发布了大量多媒体资源,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资源,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管媛媛老师认为,参加“同课异构·协同共研”“纲要”课2021年版新教材首场备课会,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四位专家针对新教材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以及提升教学成效方法。其中李朝阳教授针对新教材的14个专题设计方案对我今后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刘洪森副教授对纲要课性质的准确把握,并指出把握百年党史是“纲要”课教学的核心让我能更清楚区分纲要课和普通历史课的区别,在日后教学中教授学生如何看待历史和如何认识历史及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下功夫,确保教材内容的入眼、入耳、入心、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