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B2010271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学期:大一
总学时:32学时 (其中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20)
总学分:1
适用专业及层次:全院本专科学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化生活的能力。
3.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心理测试法、心理活动参与法。
4.先修课程:无
5.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内容 |
总学时 |
理论课时 |
实验(上机)课时 |
一 |
我是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
6 |
2 |
4 |
二 |
阳光总在风雨后——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调适 |
8 |
2 |
6 |
三 |
我行,你也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
8 |
2 |
6 |
四 |
在爱的过程中学会坚强与责任——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 |
8 |
4 |
4 |
五 |
随堂考查 |
2 |
2 |
|
|
合计 |
32 |
12 |
20 |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讲 我是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2学时)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完善
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4、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完善。
难点:掌握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方法。
第二讲 阳光总在风雨后——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调适(2学时)
1.人类的情绪
2.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3.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节
重点:1.情绪的分类;2.情绪的作用;3.大学生的情绪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难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第三讲 我行,你也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2学时)
1.人际交往概述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3.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重点: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3.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难点: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四讲 在爱的过程中学会坚强与责任——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4学时)
1.解析爱情
2.大学生恋爱心理
3.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
重点:1爱情的表现形式;2.大学生恋爱的误区;3.大学生性心理困扰。
难点:1.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
三、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自我认识(4课时):说说父母眼中的我,父母、长辈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朋友眼中的我,自己理想的我,现实生活中的我;介绍自己的长处与优点,而这主要是受谁的影响。我的欠缺与不足,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心理剧场:我的情绪我做主(6课时):他是高中时代的男神,进入大学后,突然变得默默无闻,内心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自尊心大受打击,因而情绪波动很大,影响到学习与生活。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紧张,甚至与辅导员顶撞。平时学习效率也不高,这让他的情绪状况更加糟糕。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这一切慢慢得到老师与同学的理解,他也终于接受现实,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3.人际关系心理测量(6课时):完成人际行为困扰诊断量表的28个问题,做出“是”或“非”的回答,参看计分办法,理解测试结果的解释说明。
4.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写观后感(4课时):罗丝与杰克为什么会相爱?欣赏完这部影片,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 推荐教材:
2. 参考书:
(1)《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案例.自测》,崔诣晨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平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大学生心理健康》,张大均、吴明霞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考查
2. 成绩评定:以案例分析与小作文为考查形式,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教师:胡艳 教研室主任:胡艳
日 期:2016年4月1日 院(部)负责人:何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