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都府堤,集中分布着三处革命遗址,分别是:中共五大会址、中共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故居。
中共五大会址。中共五大会址位于武昌区都府堤20号。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武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不过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于2007年11月30日在武汉市武昌都府堤路落成,纪念馆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内有七幢融合西式风格的学宫式建筑,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设规模系国内党代会纪念馆之最。目前,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征集到文物珍品110多件,历史资料800多份,并部分对外展出。中共五大历史陈列展主要由“高潮与危机”、“贡献与局限”、“应变与转折”三大展区组成。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再现了1927年前后那段令人扼腕的历史情景。
中共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26年,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于1927年1月从广州迁到武汉,作为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积极倡导并在此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该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1926年至1927年,这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
这里原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举办的北路学堂,后改为湖北省甲种商业学校、湖北省高等商业学校。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350平方米。1958年对旧址进行了修缮整理,按当年原貌作复原陈列,筹建纪念馆,由周恩来亲笔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匾额,悬挂于大门上。1963年正式开放。武汉市博物馆现设在此内。现展出的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
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紧邻中共五大会址,距离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200米。1926年11月下旬至1927年8月毛泽东在此居住和工作。此时,毛泽东正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里居住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泽覃、毛泽民、罗哲等革命者。当时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武昌旧居是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岸龙是1927年4月4日在武昌出生的。
这里原为一普通民房,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1927年以农讲所名义租用。原建筑1956年被拆除,1967年经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决定重修。现复原陈列有:毛泽东和杨开慧、蔡和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杨开慧母亲及幼时的毛岸英、毛岸青的卧室,前堂屋和后厅等。2001年与武昌农讲所旧址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五大会址等革命遗址群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思政课(特别是“基础”与“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顾那紧张而危险的革命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历史,培养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达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的。